产教融合 | CHIC-浪尖联合工作坊

浪尖学院
协作,让设计创造价值——跨学科、跨国界、跨文化协作是新时代设计师的重要命题,指引设计师的角色转换。
▼设计如何创新?
有一点毋庸置疑,设计通过创造价值来实现创新。而设计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其生命力源于实践,源于对人、市场、社会需求、技术的理解和前瞻,源于对设计专业学科的纵向深入思考和对其他学科的横向广泛涉猎。
当市场的变化要求设计具备越来越综合的能力,当设计产业的发展对设计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创新的实现需要设计提供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协作,必然成为设计的重要命题。

转移的经济范式下的设计创新

浪尖学院一直秉持着“协作共赢”的原则,与国内外高校、协会等机构合作开展多种活动,为浪尖集团的人才培训提供机会——
2019年7月13日 CHIC中国硬件创新营-浪尖联合工作坊再次举办!
CHIC (The China Hardware Innovation Camp)中国硬件创新营是由EPFL(瑞士诺桑联邦理工学院)于2014年发起的一个针对大学生的跨学科设计创新项目。旨在将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工程和商业)汇集在一起,放眼当下世界或生活周遭的问题,从零开始开发智能产品,并且将创意转向生产。“跨学科协作”一直是CHIC关键词,也是其越办越好的关键所在,整个创新营计划持续一整个学年,从上一年的秋季开始定义市场机会点、开展以人为本的调研,在冬季设计、开发出解决方案,在春季为其产品制作原型机,作为最后一步,参加该计划的一部分同学会飞往中国(香港和深圳)进行首批产品制造,在中国之行期间,同学们会与多个合作企业或孵化器协作在一起,为自己的产品作最后的完善和路演,力求在中国找到合适的生产商,帮助其回国后更好地进行成果展示。
而浪尖设计集团作为该计划的战略合作伙伴,今年已是第二年开展合作。该联合工作坊由浪尖学院主导对接并组织一批优秀的工业设计师、结构工程师和用户体验工程师、设计研究员等,与远道而来的同学们展开协作,以根植于实际设计产业的设计师视角,为学生们带来的智能硬件项目提供结构、模具、生产、本土化等方面的指导。
与上一年的工作坊相比,今年的工作坊又更上了一层楼:
1、水平层次更高——今年的导师团队更强大,由来自多所大学的四名教授和四名助教组成,学生团队也横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背景从产品设计、市场推广更拓展到了国际商业管理、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专业;
2、规模更大——参与此次工作坊的学生从16人增长到了47人,学生团队来自瑞士诺桑、日内瓦、弗里堡等多所大学,今年新增了来自塞内加尔的成员;
3、项目更成熟——从去年的5个项目增长到今年的8个,项目关注的话题更加广泛、调研更深入、解决方案的迭代更多、呈现方案更成熟;
4、组织形式更多样——今年的工作坊特别加入了“part 2”,即让来自浪尖的团队事先准备多个有趣的话题,与学生团队一起进行快速创想和设计表现,不仅让同学们理解当下中国的设计师在关注什么话题,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体会到如何快速做设计创意。
无独有偶,反思20年的设计实践,浪尖对于“产教融合”具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设计教育来说,学术一定要越来越多地和产业站在一起,在教授设计理论的同时,更应与设计案例研讨分析、参与设计创新实践紧密结合;引导认知新趋势、求索新知识、创造新技术、追求新梦想远比传授学习技艺更重要。
可以说,CHIC项目在理念先进性、组织成熟度、范围覆盖程度、成果质量水平等方面都属于同类型计划中的佼佼者,浪尖也正是看重其独特且坚定的思想内核——协作,而由衷地为CHIC的成长和双方的战略合作感到高兴!
直击工作坊现场
工作坊开始前,带领师生团参观浪尖集团展示大厅
师生团参观浪尖科技和CMFT展厅
工作坊准备就绪,马上开始
浪尖设计集团常务副总李佳芳在工作坊作开场致辞
浪尖设计集团设计总监何朋在工作坊中进行优秀案例分享和各组设计展示
工作坊结束后每个小组合影留念
提问、挑战、思维、发现、分享、交换、协作、开放、幽默……来自参与者的关键词。
跨学科协作——学科的跨界融合为创新提供独特的可能性,通过整合的设计思维,把设计、商业、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串联起来,以打造在国际商业环境里“基于设计的竞争战略”。设计如何面向未来,有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彼此互补知识的盲区,借助彼此专业的技能,在碰撞的火花中设计更多可能”。
跨国界协作——商业的全球化已经快速地模糊了国家、经济之间的界限,CHIC和浪尖共同铸就一个平台,让来自全球各地的思想汇聚到这里、交流在一起,探讨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地为彼此提出建议。尽管母语各不相同,却是知识和设计,让国别不是问题。
跨文化协作——看不见的文化背景造就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冲突在所难免,如果跨学科的短板可以相互补齐,跨语言的问题可以得到辅助,那么跨文化的差异则需要巧妙的设计和管理,也只有包容的心态和协作的精神,才能够让每一个独特的你站在一起,一起面对并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
衷心地祝愿每一位CHIC和浪尖的小伙伴,在协作中体会差异,在协作中明确方向,在协作中感受成长,在协作中创造价值!
让我们一起听听看参与其中的人怎么说:
Benny An:In this workshop, we became friends with students from Switzerland. I was very impressed by the kindness and the good intention in their design. During our discussion we tried to push our imagination further and draw a collage with many interesting ideas.

林宛怡:环境的差异深深影响产品设计的需求与理念。从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同产品受其所在生活环境影响巨大,小到图标的展示,手柄的设计等等,大道整个产品idea的产生,都蕴含着浓浓的当地文化与国情的需求。在交流如何把想法变成产品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不同生活背景导致的产品设计的思考。对于同一个idea,我们却有截然不同的实现模式。这大概就是交流的魅力,在这种超越国界的思维碰撞中,大家都得到思维的开拓与升华。

青青青儿:从前期的课题准备到下午的现场交流学习,对设计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外设计师在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上有一些差别,外国设计师会更多地从使用体验,使用人群,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很多创新的概念,他们是在定义某个产品,而我们更多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对产品的可实现性进行把控, 来设计出符合需求的产品。不同擅长领域的知识互补,融合在一个产品当中,是一种共赢的设计模式。因此我们更需 要拓展知识面,将自己的思维打开,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思考,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设计生涯。
FTY:我们了解互相的项目并进行头脑风暴,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下产生了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我们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很多不一样的思想,交流过程很轻松愉快,希望还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
汤圆儿:The workshop on saturday was a great opportunity to communicate viewpoints and concerns about design from all perspectives. Our team from Artop have given our insights on the product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that the students have never thought about, especially in term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how it is refleted on design. Overall, it was a fun and helpful experience and we should hold such workshops more often.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a designer to jump out of his compfort zone and learn more about the outside world.
相关新闻